数字报刊 : 阿坝日报汉文版 | 阿坝日报藏文版 | 四川民族教育报 | 往期数字报 |
第02版:县乡新闻·理县

荒山盖上了“绿被子” 百姓鼓起了“钱袋子”

——理县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巡山管护

绿色蔬菜种植

糖心苹果

花海草原

编者按

州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阿坝州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的决定》和《中共阿坝州委关于加快建设川西北阿坝生态示范区的决定》,确立了“一州两区三家园”的战略目标和“一屏四带、全域生态,三地共建、五业同优”发展新格局。

为贯彻落实高质量推进川西北阿坝生态示范区建设,理县县委、县政府始终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最重要的事业来抓,牢固树立和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做好“生态保护建设、生态产业发展、生态惠民利民”三篇文章,为实现理县的绿色崛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最坚强有力的保障。

植绿、护绿、爱绿是理县人民共同的信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正在成为理县人民共同的追求。

·阿穆楚 陈科 唐爽 颜天杰·

A

守护绿水蓝天,筑牢生态屏障

9月的理县,天高云淡,秋风送爽,群山苍翠,万木葱茏。秀美的山川,苍翠的丛林,筑起一道道绿色“长城”,退耕还林和草地绿化为一片片山坡、一块块土地披上绿装,曾经的荒山也盖上了“绿被子”。深深浅浅的绿,成为理县最耀眼的底色。

在理县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综合治理试点示范项目现场,只见整地清林、干砌石埂、水管铺设等前期工作正在紧密锣鼓地进行。县林业局负责人介绍,该项目计划投资550万元,预计完成造林任务1830亩,工期5年,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在荒山造林地退化片、干旱坡耕地退化点开展生态恢复重建与治理,探索和总结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修复有效机制、技术模式,实现治理区域国土增绿、农民增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目前,理县已经完成2010年、2011年、2013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干旱河谷水土保持及森林植被恢复项目的补植和管护。杂谷脑河流域公路防护林建设149.5公里,防护林重点治理工程2500亩,防护林(重点治理区)后期巩固提升工程970亩,林业有害生物防治7097亩,每年完成义务植树60000株,完成滑坡地及边坡治理等植被恢复项目建设80亩。

在理县天保二期工程现场,只见一棵棵树木就像绿色的卫士,日夜守护着理县的碧水蓝天。米亚罗镇八角碉村村民陈江告诉记者,这些树木不仅能够防止风沙,更能保持水土,对生态环境保护贡献很大。

今年,理县实施天保工程人工造林4000亩,封山育林20000亩。连续3年对全县新一轮3500亩退耕还林地进行补植并加强管护,确保全县8个乡镇16个村退耕还林取得成效。同时,投资300万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专项建设项目,涉及理县6个乡镇、18个村、退耕农户1988户。

丰富的森林资源,优良的生态环境,离不开精心的保护和管护。

9月10日天刚亮,夹壁乡长河坝村护林员泽郎恩波便早早起了床,吃完早饭后,他准备了一点上山的干粮,收拾妥工具,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负责8757亩林区的管护任务,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好巡山检查和防火宣传。

泽郎恩波当护林员已有11个年头了,在他和队员的共同守护下,林区里没有发生一起火情,动植物的种类逐年增多,环境逐年改善,护林员的辛勤付出功不可没。

截至目前,理县已经完成森林管护178.7万亩。

翻开理县的版图,新增绿地面积不断增大,让绿色生态成为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绿色已然成为了理县的“底色”,“爱绿”“护绿”“植绿”“增绿”的意识深入人心,空气好、水质优、满眼绿,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对理县生态最直观的感受。

B

树立绿色理念,构建产业格局

不仅要绿起来,还要富起来。理县把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和生态建设紧密结合,在经济发展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共赢,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

走进薛城镇箭山村,村民王中云正在地里劳作。他家房前的果园里密密麻麻地挂着红彤彤的糖心苹果……他家里有水果5.5亩,每年大约有5万余元的收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我们村里的人种上了糖心苹果、青脆李、甜樱桃,不仅让荒山荒坡得到了有效利用,我们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以优化产业基地基础设施为重心,去年,理县统筹整合各项产业发展资金近1.5亿元,巩固提升2万亩特色水果基地和3万亩蔬菜生产基地,打造出整村发展的佳山、箭山等特色水果村35个,做优八角碉、猛古、二古溪等蔬菜产业村28个。

“现在我们的村民们种水果、蔬菜都是尽量使用农家肥,减少污染不说,种出来的水果也更好吃。”理县农畜水局工作人员杨飞告诉记者,理县制定了《理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实施方案》等规划,在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等生态生产技术,减少化肥用量的同时,严格执行畜禽禁养区管理制度,推行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等绿色生态生产技术,全县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城市里空气不好,对于我来说,来毕棚沟就是一次‘吸氧’、‘洗肺’之行。”来自成都的顾先生告诉记者,他和家人已经来过理县好几次了,蓝天白云、空气清新、生态良好最是吸引他和家人来此旅游。

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资源,古尔沟镇丘地村村民蒋丽在家里开起了农家乐。“这段时间景色漂亮,天气也好,是我们农家乐的‘黄金季节’。”说起自己的农家乐,蒋丽脸上乐开了花,她告诉记者,一般周末早就提前预订满了,平均每天有上千元的收入。

理县坚持“生态+旅游”作为全县旅游发展重要引擎,以《理县米亚罗红叶风景区规划》作为全县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的蓝图,以占地面积3041平方公里、占全县幅员面积82.5%的米亚罗红叶风景区为主要品牌进行宣传推广,建设和完善全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龙头景区,实施产业发展振兴战略,推动产业融合和延伸,有力促进旅游产业的全域覆盖、全域串联、全域带动、全域发展。

C

释放生态红利 ,领跑民生幸福

行走在理县的乡村小道,郁郁葱葱的山间,顺流而下的河流清澈见底。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已然成为理县群众生活质量的增长点、幸福指数的支撑点。

截至目前,理县投资2000万元在薛城镇、米亚罗镇、古尔沟镇、甘堡乡、朴头乡、通化乡、桃坪镇以及下孟乡8个乡(镇),集中整治生活污水污染、生活垃圾污染以及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投资360万元对理县县城及乡镇水源地进行保护,项目共涉及11个乡镇16个村的取水点位,极大改善了集镇的人居环境。

“我们住在青山绿水间,村子美、空气好。”古尔沟镇丘地村村民泽仁斯满告诉记者,现在大家都亲身感受到生态环境关系着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生态保护的观念也比以前强多了。如今,大家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在确保全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理县切实保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林农收益权。三年来,共兑现公益林补偿资金4167万元,退耕还林补助资金554万元,惠及农户9620户。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求温饱”到“盼环保”、从“谋生计”到“要生态”,绿色已成为乡亲们对生活的更高追求。

来到理县营盘村,“护河员”杨素珍正拿着火钳和一个塑料口袋在捡拾河道沿岸的垃圾。“我主要负责捡拾河道两岸的垃圾、巡查违规排污和挤占河道行为、引导村民养成护河爱河的好习惯。”

杨素珍介绍说,有了护河员,河长制就可以真正落到实处了,一线随时有人巡河、护河,为河段长们下一步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提供了最基层的支持,也减轻了河段长们的工作负担。

以生态资源保护为出发点,理县整合项目资金,设置生态资源管护岗位1191个,覆盖全县13个乡镇、81个村有意愿参加生态管护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设置河道管护员67人,管护河道777.2公里,人均管护河道11.6公里;生态护林员930名,管护森林139.53万亩,人均管护面积1500亩;草场管护员55名,管护草场63.8万亩,人均管护面积1.16万亩。

时代呼唤经济的绿色转型,期待生态的翩然回归。站在历史新起点,理县思路愈加清晰,步履愈加坚定,将继续把环境保护作为重大民生实事,打造“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交相辉映的亮丽风景,朝着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阔步前行。

中共阿坝州委机关报 阿坝日报社出版
总编辑:何君 副总编辑:刘树刚 华文军 克波 杨刚
阿坝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0500500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虚假新闻举报:0837-2828785

2018-09-25 ——理县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5 5 阿坝日报 c67090.html 1 荒山盖上了“绿被子” 百姓鼓起了“钱袋子” /enpproperty-->